城安应急

URBAN SECURITY EMERGENCY

业务需求

横向痛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 

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 

(一)应急管理组织制度不够完善 

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责任主体也是政府,但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很多时候由于突发事件应急是多部门联动,处理的结果如何,怎么明确界定责任的组织制度尚不成熟。 

(二)风险管理信息保障系统落后 

应急平台信息沟通不畅。突发事件应急平台联通各个部门,其中的人力、财力、物力分布在不同的部门之中,各部门有职责重复分配的现象发生,缺少良好的协调性。 信息堆积和失真现象。现有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模式滞后,整个应急平台管理过程复杂,信息不断堆积,无法有效剔除无效信息,严重干扰了管理过程。 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不配套。物联网技术缺乏自主技术创新,难以做出快速准确的应急响应,城市物联网停留在感知层,无法满足智慧城市应急管理的发展需求。 

(三)应急信息融合沟通能力欠佳 

主要表现为信息割裂;应急信息整合调度不足;实时监测数据得不到及时分析处理;与其他机构信息联动不及时等问题,尤其是基层应急管理部门还没有形成整体统一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应急通信组织体系。 

纵向痛点

市级以上痛点 

投资大、周期长;缺乏基层治理基础,被“空中楼阁”

县级以上痛点 

资金少、人力少;数字化基础设施落后,未完成人防到技防转变

高危企业

防灾减灾

“五级贯通”? 

基层社区

应急救援

疫情防控

以基层安全打通“最后一公里” 

基层治,则天下安。 

《“十四五”国家安全生产规划》指出: 

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创新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指导乡镇、街道、功能区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预防控制体系;优化安全生产监管力量配置,实施基层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推动安全生产监管服务向小微企业和农村地区延伸。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加强基层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 

实施基层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使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延伸到最基层,协助打通安全生产监管“最后一公里”,是新形势下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增强安全生产监管效能的迫切要求,对于缓解基层安全生产监管任务和监管力量之间的突出矛盾,提升全社会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能力,构建全覆盖、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格局意义重大。 

整体架构

依托“数字感知 - 智能联接 - 智慧中枢 - 全景应用”技术架构,打造全场景业务应用体系,支撑智慧城市全周期安全发展,创建区域安全发展范例。

成功案例

01
智慧社区
02
智慧公交
03
智慧场站
04
智能充电桩
05
城安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