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

FOREST FIRE PREVEBTION

业务需求

政策导向

全国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年) 

森林火灾防控能力显著提高,实现森林防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4小时火灾扑灭率达到95%以上,森林火灾受害率稳定控制在0.9‰以内;提高预警监测能力:健全全国森林火险分级预警模式和预警模型,提高预警时效和精度。充分利用空间技术,提高卫星监测林火时效性和识别能力;重点区域火情瞭望覆盖率近期达到85%,规划期末达到95%以上;规划在现有3998 套视频监控系统的基础上,新建视频监控系统5425套,覆盖30%森林火灾高危区和高风险区,并利用互联网平台初步构建全国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网络系统。 

李克强总理对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森林草原防灭火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生态安全,要坚持预防为主、防灭结合、高效扑救、安全第一的方针,按照“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则,压实各级各环节责任,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坚决防范森林草原重特大火灾。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 

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坚持党委领导、部门联动: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明确各级林(草)长的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职责,强化工作措施,统筹各方力量,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促进林业和草原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意见 

林草火灾防治。利用卫星监测、无人机巡护、智能视频监控、热成像智能识别等技术手段,加强林草火情监测。应用通信和信息指挥平台,提高森林草原火险预测预报、火情监测、应急通信、辅助决策、灾后评估等综合指挥调度能力和业务水平。 

行业痛点

监测手段落后 漏报率高,准确率低

很多地区仍采用人工瞭望台监测、群众报告方式,发现能力有限,人力资源耗费严重。 部分地区安装传统视频监控,智能化程度低,准确率低,且受环境影响较大。 卫星监测手段时效性和分辨率较差,发现的时候火已经较大。 

响应速度慢 管理手段有限

群众警惕意识低,清明等祭祀高峰依靠人工上山巡护,覆盖率有限,监管取证手段不足。 出现火情后采用人工处理,无法快速定位,无法查看现场情况。 指挥扑救依靠经验,决策依据不足,分析手段有限,决策难度增加导致响应变慢。 

行业无标准 各地独立建设不统一

森林防火除2016年的视频监控技术规范外无其他相关标准,各省各地市独立建设,良莠不齐,资源浪费严重。 上级单位对下级监管手段有限,无法真实了解各地实际火灾情况。 领导决策缺乏依据,无法直观查看整体建设部署情况和成效。

整体架构

通过前端采集、传输、智能AI识别等,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森林烟火识别算法,采用“全面感知、深度应用、精准指挥”模式建设一体化森林防火预警监测体系,构建六大感知系统、八大业务系统,结合自然保护地森林覆盖的实际情况,设置切实可行的森林防火感知系统,助力数据的互联互通,实现从前端采集点到后端远程监控的一体化调度、互联互通、统一指挥。

成功案例

01
生态监测
02
灾害预警
03
森林防火